个人名片
郝持胜,竹叶青酒泡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现为汾酒厂股份公司贮配一厂配置车间高级技师。
(资料图)
郝持胜从事竹叶青酒配置工作,在传承父辈职业精神和传统技艺的同时,还担负着竹叶青酒生产的质量控制、工艺研究和竹叶青酒的母液配伍及产品研发与试验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攻关等工作。
郝持胜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三晋技术能手、高级技师。郝持胜技能大师工作室于2013年由国家人社部批准挂牌,先后组织和参与了数十种竹叶青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为竹叶青酒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代表心声:中国露酒是在中医药“药食同源”“医酒同源”的主张下,孕育出的独具东方传统健康理念的酒种。近年来,通过行业的整体努力,露酒开始执行单独的标准,从标准层面突出了露酒的功能属性、风格特征和工艺特色。
希望政府、社会各界能加大对竹叶青酒等露酒酿造技艺申遗的支持力度,全面整理历史及当下的传统工艺要诀,系统梳理技艺,做好工艺规范、技法构成、技艺步骤等经验的整理。并依托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以相关学术研究作为保护实践的支撑,对有关工艺技法和经验构成进行知识谱系的梳理和研究,帮助传统露酒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传承体系,弘扬传统露酒文化的精髓。同时,结合新时代需求,通过品质、功效的升级,帮助传统露酒构建更加科学的文化体系,让露酒与健康生活理念相结合,促进露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竹叶青酒的酿造技艺是宝贵的传统文化,传统匠人的技艺传承应得到高度重视,我们要以传承为支撑,构建系统、有效的传统工艺应用和传承体系;要以保护为基础,加大对传统露酒酿造技艺申遗的支持力度。”
郝持胜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时提出的建议受到白酒业内的点赞。近日,记者专程前往汾阳杏花村汾酒厂拜访了这位全国人大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叶青技艺代表传承人。
38年来,作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竹叶青酒泡制技艺的传承人,郝持胜一直工作在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贮配一厂保健酒配置车间生产一线,担负着竹叶青酒的配制工作,潜心研究竹叶青酒的工艺、配伍、研发及质量管控,先后组织和参与了数十种竹叶青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为竹叶青酒事业的发展、在中国传统露酒配制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做出了不懈努力。
学习
走进汾酒集团竹叶青酒配制室,一股淡淡的药香味儿扑鼻而来,郝持胜正在工作室内专心致志地进行酿酒配制,稍有些腼腆的他,让人初见就倍感轻松。
“从初中毕业到现在,我只做了这么一份工作,一干就是38年,应该也是我这辈子唯一的一份工作了。”初中毕业后,郝持胜进汾酒厂,跟随父亲学习竹叶青药材的采集、甄选、识别、配伍、勾调、配制等技法,同时,掌握了很多“察言观色”的窍门。别的年轻人在玩乐的时候,他在辨认各种药材,背诵各种配方,品尝酒体勾调后的不同味道。一遍又一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学习期间,郝持胜自嘲说“吃了不少苦头”。不仅要适应空气中弥漫的酒气,还要熟悉每一种草本的习性,临汾、太原,甚至北京的新华书店,酒厂资料室里的酿酒、配伍、中医中药方面的书籍等等,基本被他翻了个遍,并很快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严师出高徒,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郝持胜顺利地接过了竹叶青酒配制技艺的衣钵。
竹叶青,被称为“中华圣酒”,它寓意着“智慧、技艺、品格和受人崇拜”,与所有后起之秀不同的是,竹叶青不仅是我国“药酒同源理论”的活化石,也是国内唯一一种“植物养生保健酒”。作为竹叶青配方的非遗传承人,郝持胜一直独家掌握着这瓶酒的酿造技艺。
竹叶青酒的古法技艺,是历代师傅们传承留下的瑰宝,包括明末清初大医学家傅山的改良,包括当代数学家华罗庚的统筹法,等等,都使竹叶青技艺的创新效果,一次比一次明显。对竹叶青始终抱有敬畏之心和赤子般热忱的郝持胜,对数千年心口相传的竹叶青配制技艺,也有了自己的新想法。
近年来,郝持胜对竹叶青酒配制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依靠多年的经验积累,精益求精对竹叶青酒的配伍秘方多次加以改进和创新。他向记者介绍道:“因为现在的药材种植、药材质量跟以前没法比么,这个方子是活的,随时变动,需要了随时调整,根据药材根据产地随时调整,调整药材使用量。”
“秘方的使用必须不断探索改进,才能保证酒的品质、口感不变。”郝持胜说。竹叶青的秘方在银行的保险柜中,珍藏的是竹叶青酒上千年传承积累下来的配制技艺、勾调技术、古方集。如今,这个保险柜里的“秘密配方”,还在不断增加,让竹叶青酒的配制技艺不断延续并日趋完善,这是他作为传承人必须完成的责任和使命。
历练
竹叶青酒是汾酒非遗酿造技艺和竹叶青酒非遗泡制技艺的结晶,二者缺一不可,是中国唯一的“双非遗”名酒。
竹叶青酒的泡制以在陶缸贮存三年以上的65度优质汾酒为基酒,泡制前,精选砂仁、丁香等药材研成细粉;檀香、当归等粉碎成粗粉;淡竹叶、陈皮等精选备用。然后将12种药材按比例进行配伍,在陈年汾酒基酒中浸提21天,每1~2天搅拌一次,充分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泡制好的酒液称为“母液”。最后将汾酒、母液、低聚果糖及杏花村特有的酿酒深井水四种原料进行勾调,经过一年以上宜兴陶缸贮存,最终形成。
而竹叶青酒的现代研发,创新采用国家专利的浸提工艺和复蒸馏等高科技提取技术,攻克降糖与配制的技术难关,实现了“高品质、低糖度、精草本”的升级,形成真正“完美缔合度”的酒体。竹叶青酒独特的色、香、味,全是源于浸泡草本的天然色泽及草本芳香,是自然天成的绿色产品。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始终秉持工匠之心,创造高品质产品是我们的坚守与责任。”郝持胜说,把工匠精神融入技术创新,不懈努力、不断攻关,才能为中国传统养生酒配制工艺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如今,在传承父辈职业精神和传统技艺的同时,郝持胜也担负着竹叶青酒生产的质量控制、工艺研究和竹叶青酒的母液配伍及产品研发与试验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攻关等工作,获得了10项省部级以上的荣誉。2013年,由郝持胜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也由国家人社部正式批准挂牌,他一边回忆一边说:“这是国家级的,荣誉越来越多,自豪感也感觉到越来越好。但是,荣誉越来越高,考虑的东西也不一样,竹叶青就更不能出一丝一毫的问题,操心的事也越来越多了。”
依靠多年的经验积累,郝持胜对竹叶青酒配制技艺展开了持续深入的探索研究,承担起了“竹叶青酒药液制备QC”攻关任务,参与和主导了由普通竹叶青酒到高端竹叶青酒的研发和药材配方订制,负责了糖源变更技术攻关、主导“国宝竹叶青酒”药材配方和“竹叶青酒博览会95周年”高端纪念产品“国酿45度竹叶青酒”的研究。
多次对竹叶青酒的配制秘方加以改良和创新的同时,郝持胜也总结出了不少经验,他说:“竹叶青要想与时俱进,继续名垂青史,药材的采集和选择第一位的,每一种药材的产地、采摘时间,都影响到药性;第二,药材的配伍比例要恰到好处,不能出任何差错,哪怕一丁点儿的差错,酒的品质就会受到影响,酒的口感、色泽都会出现问题;第三,基酒的选择非常重要,必须是山西产的优质汾酒,这里是竹叶青酒的发源地,离开了汾酒作基酒和杏花村当地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配制出正宗的竹叶青酒。”
传承
当记者问到郝持胜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他腼腆地说道: “当满头白发时,能看到自己奋斗一生工作过的场景,能看到后继有人,能闻到竹叶青的味道,这辈子也就心满意足了。”
38年如一日,郝持胜将自己大半生宝贵的青春年华,都交给了汾酒、交给了竹叶青。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郝持胜坦言,使命在心,责任在肩,他将发挥好基层代表的优势,以接地气的方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履职尽责,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以竹叶青酒等传统露酒酿造技艺申遗为契机,全面整理历史及当下的传统工艺要诀,系统梳理技艺,做好工艺规范、技法构成、技艺步骤等经验的整理。同时,以相关学术研究作为保护实践的支撑,对有关工艺技法和经验构成进行知识谱系的梳理和研究。” 今年,郝持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建议,以传承为支撑,构建系统、完善的传承体系,依托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建立相关课程群,完善教学内容,细分知识,剖析缘由,明确精髓,丰富露酒酿造工艺传承的知识基础。加大与中药材产业的合作力度,例如山西省选定了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其中一个就是上党中药材,这为露酒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同时,露酒产业应该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打造合理、规范、有效中医药传统文化应用和传承体系。
“以活化为关键,塑造扎根现代生活的技艺文化。”郝持胜告诉记者,希望相关部门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让传统露酒文化活起来,从物质生产向文化建构深化,通过深挖历史传承、匠心精神与技艺品质,聚焦历史事件、着眼具体人物、解读关键细节,形成独特的价值表达。同时结合新时代需求,在传统饮用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科学的饮用文化体系。通过品质、功效的升级,真正让露酒与健康生活理念相结合,促进露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郝持胜来说,这是一份充满了骄傲和神圣的工作,每一分成就,都是这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圣酒”所赋予的。面对这份厚重的馈赠,郝持胜从诚惶诚恐到娴熟创新,取百草精华,酿琼浆玉液,用三十八年如一日的传承与创新,回答了先辈们的托付。一路走来,他始终坚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好创新、传承,以实际行动诠释“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