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之前我们遇到过电动车入户充电引发的邻里矛盾,最终经过社工的调解,事件圆满解决,我们准备把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搬上社工剧场,将我们创新探索的调解工作法展示出来。”近日,河西区太湖里街道惠众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德龙化身为“编剧”,带着社工同事反复打磨剧本、加紧排练,将调解过程展现出来,作为即将上演的太湖路社工剧场的首秀剧目做好准备。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和化解矛盾的工作水平,太湖路街社工事务所联合太湖路街道社工站,精心策划组建“太湖路街道社工剧场”,充分借助“应用戏剧”手法,一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以体验式、沉浸式的情景模拟实现角色互换和互学互看,引导居民与社工共同参演,换位思考,通过情感联结与共鸣,切身体会求助者的心情,让社工在实际情境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开展赋能培训。
编剧和演员们除了优选主题、编写剧本、组织排练外,社工站还邀请了天津市社工协会专家、区指导中心督导以及街道相关领导进行现场互动指导,帮助社工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到自身不足,增进社工对自我的觉察及与他人、与社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进而提升社会工作能力和效率,达到赋能充能的目的。
“我们准备上演的剧目是在社区发生的真实案例,社工们所扮演的居民都能在社区找到原型。”正在排练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刘丽丽表示。为了选好主题,刘丽丽与社工们将工作中的“急难愁盼”与典型案例作为素材进行梳理总结,经过亲身参演,不少社工都在反思旧问题中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排练,我发现之前的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向前辈们请教。”社工张雪在舞台剧中扮演一位热心反映邻居电动车入户问题的居民,角色互换之后,她发现在矛盾调解与社区事务处理中还能采取许多专业的工作方法,能够更好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社工剧场将社工平时容易遇到的问题‘搬’上舞台,通过分享亲身经历与感受,借助剧场来创造学习的机会,既增进了社工的为民服务能力,又培养了反思、创作和表达能力,为社工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招法。”太湖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正式演出的临近,社工剧场的舞台又忙碌了起来,多个社工情景剧正在紧锣密鼓的编排。下一步,社工剧场还将借此契机,深挖社工故事,搭建激发社工潜能的平台,做到周有计划、月有活动、季有主题,年有总结,选出优秀剧本,评出最佳工作方法和案例,将社区里的难忘的事、难办的事 “演”出来,真正让一方小剧场,讲好社工暖心事。
(天津日报记者 韩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