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月8日,湖北一男子在掏耳朵时,被自己2岁的儿子不小心撞到,导致鼓膜穿孔,右耳听力受损。这一意外事件引发公众对鼓膜保护及日常掏耳习惯的热议,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或身边人也有过类似经历。“耳朵是重要的听觉器官,鼓膜更是‘娇贵’。”南京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特聘专家、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李芳丽呼吁,公众应提高对耳部健康的重视,摒弃不良掏耳等习惯,科学护耳,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鼓膜穿孔并非小事,严重可致永久性听力下降
李芳丽主任介绍,鼓膜穿孔是耳鼻喉科门诊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像湖北这位男子的情况属于典型的外力撞击导致的鼓膜损伤。
“鼓膜位于外耳道深处,厚度仅约0.1毫米,像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对声音传导至关重要。当掏耳时,外耳道被棉签等异物堵塞,若此时受到外力撞击,力量会集中传导至鼓膜,瞬间造成其破裂或穿孔。”
李芳丽主任解释,鼓膜是分隔外耳和中耳的重要结构,不仅能传导声波,还能防止外界的细菌、污水进入中耳,起到保护中耳的作用。一旦鼓膜穿孔,会直接引发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更严重的是,细菌易通过穿孔处侵入中耳,引发中耳炎;脱落的皮肤碎屑也可能进入中耳形成中耳囊肿(胆脂瘤),破坏中耳结构,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
摒弃不良习惯,耳部不适应及时就医
“预防鼓膜穿孔,大家平时不要使用指甲、棉签、挖耳勺等尖锐或硬物掏耳,同时看护好儿童,防止意外发生。”李芳丽主任提醒,以下行为也要尽量避免:撸鼻涕时同时捏住两侧鼻孔用力,会让鼻腔分泌物携带细菌冲入中耳,引发炎症甚至穿孔;坐飞机或潜水时未做好防护,气压或水压的变化可能直接冲击耳膜;燃放鞭炮时距离过近,巨大响声将鼓膜震破;长时间戴耳机,密闭空间的气压波动也可能影响耳膜;另外,打耳光或亲耳朵等行为,也可能伤害到“脆弱”的鼓膜导致穿孔。
不过,如果鼓膜不慎遭遇意外,也别太紧张。李芳丽主任表示,出现耳部不适应及时前往耳鼻喉科就医,通过耳镜和听力检查明确损伤程度。“一般来说,小的鼓膜穿孔,多数可能自己会愈合,其间需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避免进水。如果穿孔比较大,或者有感染,经久不愈,建议进行鼓膜修补手术,能够有效地解决鼓膜穿孔问题,让患者重获健康。”
据了解,9月17日(下周三)上午,南京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将特邀李芳丽主任坐诊,有耳部健康问题的市民可以通过025—57888888或添加“南京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就诊。
通讯员 赵钰